行测常识备考:公务员常识40000问(二百八十)

行测常识备考:公务员常识40000问(二百八十)已发布,重庆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现将其发布如下:
更多公务员、事业编资讯获取
行测常识备考:公务员常识40000问(二百八十)正文
行测常识备考:公务员常识40000问(二百八十)
重庆公务员考试复习开始啦,行测考试内容包含常识判断部分,每日学习积累,要做好常识的备考,此篇便帮你整理整理行测常识相关知识。
28001、5.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8002、古田会议:1929年,福建上杭县古田村,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28003、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28004、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28005、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28006、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
28007、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8008、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西柏坡。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28009、新政协会议:1949年,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宣言》、国旗、国歌、首都、领导)。
28010、一届人大: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801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28012、1978年5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两个凡是”即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80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8014、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8015、中共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
28016、中共十四大:1992年,江泽民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28017、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8018、2000年2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8019、中共十六大: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8020、中共十七大:2007年,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
28021、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28022、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2802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使商品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或两次形态变化: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W—G(W指商品、G指货币),即卖;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G—W,即买。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8024、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决议》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概括为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制度,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精辟地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深刻阐述了这个宗旨对于军队建设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深刻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
280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8026、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0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8028、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802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8030、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803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构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自发地、缓慢地产生出来的。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交换的数量比例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8032、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定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质变;量变的积累方向还规定了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制地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既巩固了以往量变的成果,又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所以,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
2803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
总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肯定自身出发,到否定自身,再到否定这一否定回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8034、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吸引的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矛盾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因此矛盾双方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结成一个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这个统一体之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offcn版权。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矛盾范畴既反映了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实质,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就推动和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既有事物内部的矛盾,也有事物之间的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它不仅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且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不能直接决定事物的发展,只能通过加强或削弱事物内部矛盾一方的力量,才能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作用。当然,内因和外因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8035、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又包含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其中:
2803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28037、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28038、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28039、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28040、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8041、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
2804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28043、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
1921—1927年,是党的创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成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大革命。在国民大革命期间,一方面是北伐战争,一方面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所以这一时期毛泽东萌芽的标志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公教育版权,代表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804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
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党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党有三项工作要做: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那么,为什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节点截止到1935年而不是1937年呢?这是因为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著名的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1927—1935年,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有《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思想中公教育版权。
28045、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1935—1937年是土地革命后期,1935年毛泽东等到达陕北,率先结束长征。而1937—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是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其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代表作有《<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等。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一套科学理论油然而生,指导着中国的革命事业。
28046、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1945—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但是在此之后,我国便陷入了“左”倾错误的泥沼,毛泽东同志的“左”的错误理论和观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之中,在此就不谈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有《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文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且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28047、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人本原理、激励原理、能级原理、系统原理、权变原理、效益原理。
28048、公共管理的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市场秩序维护职能、收入分配调节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社会保障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能。
28049、公共政策的分类
按照政策的指导作用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根据政策对社会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按照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及其问题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28050、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所谓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执行手段,将政策规划的内容由观念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主要有:合法性原则、权变原则、系统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招考信息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