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申论热点:"网上办"代替不了"下基层"

发布:2025-09-19 13:21:44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热点:"网上办"代替不了"下基层"摘要


  申论热点:"网上办"代替不了"下基层"发布重庆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现将其发布如下:

 

\更多公务员、事业编资讯获取

 

       北京招考

 
\申论热点:"网上办"代替不了"下基层"正文

  

申论热点:"网上办"代替不了"下基层"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干部工作效率。不过,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个别地方,有的基层干部以“网上办”代替“下基层”,与群众的距离反倒变远了。


  掌握新技术新应用,用好新资源新手段,无疑可以让服务群众更顺畅、更高效。但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靠网上交流、指挥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很多时候,干部必须得到现场看一看、聊一聊、问一问,才能了解群众的具体诉求,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更何况,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一部分人没用上智能手机,不会上网。认为靠发几条信息、打几个电话就能做好群众工作,那显然是低估了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不见面治理”的情况偶有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干部觉得下基层麻烦,联系群众总是“一微了事”。有的干部和群众打交道能力较弱,遇到事情习惯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依然过多过频,导致干部很难腾出时间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群众家中坐一坐。如何拉近干群的心理距离,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构成了基层工作的基本面,也决定了精通大事小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是基层干部应有的工作状态。正如一位街道干部总结的:“脚勤进千家、眼勤找问题、嘴勤讲政策、手勤干在前,收获群众信任,就得做到勤”。同时也要看到,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无法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无用的材料中解放出来,下去调研、走访自然就成了空话。目前,各地都在想办法为基层持续减负,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沉到一线,帮助群众办实事。


  需要注意的是,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能否推动干部下沉到基层、提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干部个人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也有赖于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制定权责清单,清理规范基层考核评比及责任状,还是向基层放权赋能,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或是加强政策引导,让实干者得实惠、向不为者亮剑,我们乐见各地推出更多实打实的举措,来激励干部深入群众听百姓声音,亲近群众感受基层冷暖。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干部收获真知灼见,想出更多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把群众关心的事切实办到他们心坎上。


  基层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有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朋友说:“干部出个面,和自己说会儿话,在村民看来就是一种尊重。”可见当面了解情况、分析问题,依然是基层必不可缺的重要工作方式。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沉到一线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我们一定能不断激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盼。

  

\ 其他公务员、事业编资讯阅读
 

   * 更多四川公务员网络信息 

   * 更多四川事业单位网络信息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招考信息 

 \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待你发现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5 http://www.cq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