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把握概括新题型 做到“新”心相印

发布:2025-08-28 15:35:38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指导:把握概括新题型 做到“新”心相印摘要


  申论指导:把握概括新题型 做到“新”心相印发布重庆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现将其发布如下:

 

\更多公务员、事业编资讯获取

 

       北京招考

 
\申论指导:把握概括新题型 做到“新”心相印正文

  

申论指导:把握概括新题型 做到“新”心相印

 

  作为公考的一大主力申论,论其测查本质,万变不离其宗,而“归纳概括”则乃百题之母,其它的有如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文章写作等题型都是其基础上变化得来的题型,因此掌握归纳概括题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问题越积越多,挫伤做题积极性。近年来考公这一热点愈演愈烈,大家也越来越卷,不仅各位考友们卷出天际,咱们的命题老师同样如此。归纳概括从最初的概括原因、做法、意义、危害到如今的概括变化、特点、争议的焦点、表现等等,大家会发现题目越来越新了!甚至连常规考法都能玩出新境界,例如做法都分概括措施、经验及教训,大部分同学可能就懵了,彼此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别急,在此聊一聊大家在申论备考中需要注意的那些创新考法。


  一、概括表现


  1.2013年下半年:【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2~5”,归纳概括我国存在的“垃圾难题”的具体表现。


  2.2018年下半年:【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3”,概括当前我国人才回流的具体表现。


  ==》像“表现”类题目看似很新,其实咱们通过仔细审题,掌握其命题老师的命题本质后就会发现其实不难,就是披着“新外衣”的常规题型。


  “垃圾难题”的具体表现说白了就是会到材料里面去找我国垃圾存在的问题,即通过问题词和负面原因等一些消极表述即可确定相应的要点;


  而2018年的题相对来说比较新颖,但是也比较好理解,人才回流的表现,即之前人才“→”可能是这样的流动方式,而现在与之相反,呈现“←”这样一种方式,但具体是什么需要回到材料去看,材料逻辑此时非常清晰,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国与国之间:外国流向中国;第二则材料为城乡之间:城市流向农村;第三则材料城市与城市之间:一线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虽然问法比较新颖,但材料逻辑清晰,找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此,咱们做题的时候可以坚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题干复杂那么找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或者说题干简单好理解也不要掉以轻心,也许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要做好自身心理建设。


  二、概括特点


  1.2019年上半年:【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4”,概括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特点。


  2.2016年上半年:【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4、5、6,概括众筹的特点。


  咱们可以通过限定词筛选相关的要点,比如19年上半年的限定条件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若材料中出现之前或未来的以及大学等内容时可以快速阅读过去,与此同时也需要大家掌握找特点的一些小技巧,以此来提升做题的效率。一般我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有对比和没有对比的情况。


  有对比的情况就记住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或者人有我劣。


  没有对比的情况咱们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①关注同义转述,比如材料中的:特征、特点、尤其、突出……


  ②关注与作答对象相关的理论表述,它能够在万花丛中一下子定义到作答对象,因此为特征;


  ③关注与作答对象相关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内容,比如研学旅行是非营利性的,即非营利性是其特有的特点;


  ④在同类事物中找共性及多则材料关注与作答对象相关的一些重复性表述。Eg: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即大部分的川菜共性就是麻辣的。


  三、概括变化


  变化类题目容易出现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比如2019年上半年多省联考中,就考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赵家乡发生


  哪些变化”==》2018年为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年国考市地小张家乡的新变化


  2021年国考市地概括“引入村寨项目”后风林村的变化


  ==》国考市地级2019、2021所涉及的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息息相关。


  都能体现出时政热点,通过概括变化也能让考生们感受到当前所做举措所获得的成绩,因此考察的频率也比较高,各位同学要加强重视,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变化和新变化之间的区别。


  变化:强调过程,从无到有或者从有到无,答案呈现为:过去+现在;


  新变化:强调新的内容,也就是结果,只需要写现在的内容即可,比如:小张家乡的道路以前一遇到下雨天裤脚沾满泥泞,现在已经铺上了柏油路,其结果为:道路设施完善。


  在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变化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做动词的时候就是咱们理解的过程,答案为:过去+现在;而作为名词时启示就等同于新变化,所以我们需要辨析“变化”什么时候需要写过去:


  1.看题干中,过去与现在能否一一对应,就如“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大家对她的评价从‘那个大学生’变为‘小吴’?”过去和现在是对应的因此答案为:过去+现在。


  2.看题干和材料中过去和现在能否对应,如果能且答案字数允许,那么答案可以呈现为过去+现在;如果做不到对应,且字数比较紧张则只写现在。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希望各位同学在练题时,能够及时总结,善于把握做题规律,克服各种难题,实现自我提升,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其他公务员、事业编资讯阅读
 

   * 更多四川公务员网络信息 

   * 更多四川事业单位网络信息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招考信息 

 \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待你发现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5 http://www.cq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